100%

廣卓異記

宋 樂史 撰

http://www.rbook.net/thread-40844-1-6.html

點校說明

  《廣卓異記》二十卷,樂史撰。樂史(九三○――一○○七),字子正,撫州宜黄(今屬江西)人。南唐時曾舉進士第一,仕為秘書郎。入宋,為平原縣主簿。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又賜進士及第,後擢三館編修。歷知舒州、黄州、商州。《宋史》卷三○六有傳。史著述甚富,有《太平寰宇記》、《柘枝集》及傳奇《綠珠傳》、《楊貴妃外傳》等傳世。

  唐李翱撰有《卓異記》三卷,樂史初為館職時,即撰《續唐卓異記》三卷進獻。此後,又「自漢魏以降,至於周世宗,并唐之人,總為一集,名曰《廣卓異記》,凡二十卷,并目錄二卷。」書編成後,樂史比較滿意,「雖不補三館之新書,亦擬為一家之小說。」本書内容多記帝王、后妃、王子、公主及大臣貴盛之極和顯達之速者,雜廁神怪不經之說,末卷又記神仙傳說。由於本書材料多明言采自何書,從其記載來看保存了眾多今已失傳的書籍,如《唐高宗曆》、《建中實錄》、《憲宗實錄》、《文宗實錄》、《宣宗七十事》、《趙氏科名錄》、《登科記》、《總仙記》等。所引《唐書》與今本《舊唐書》有較大不同,樂史見到的當是唐人編修的《唐書》。書中采自《五代史》中的部分内容,與今本《舊五代史》亦有不同。但從總體看,全書内容蕪雜,記載踳駁,多有舛誤,所以《四庫全書總目》評為「自序稱採自漢魏而下,而編中乃及楚孫叔敖、周尹氏,末卷所列神仙,并及堯舜之時,與序自相矛盾。」

  本書《直齋書錄解題》、明《文淵閣書目》等都有著錄,但傳本較少。清宜黄人黄秩模於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在北京獲得舊鈔本,校訂後於道光二十七年用活字排印。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認為黄秩模本「視清初刊本為善,卷末亦多數條。」這次整理,即以上海進步書局印行的黄秩模本為底本,校以清康熙刊本及有關史稿。底本黄秩模所加校語,仍然予以保留。由於書中錯訛脱誤極多,不少問題無從校核,俟考。

目 錄

卷一 帝王事

聞空中有言

五十四年内祖與孫封禪

兩即帝位

太子四人登實位

太子三人登寶位

一殿三天子

天子控天子馬

誅賊同月日

神兵破賊

呼臣下為郎

呼臣下為監

華嶽神迎謁

見白龍横南山

御筆題隱士門

駕幸孝義家

親王代天子拜尚書

水變為芳醪

卷二 后妃、王子、公主

上苑花應詔發

五朝為太后

四十年為太后

一門三后生三天子

三代為后族

太后為師傅素服五日

申王異事

壽王八歲能拜舞

妃子一門榮盛

一門五世十二人尚公主

三尚公主

一門尚四公主

一門尚三公主

天子呼親家母

天女生天子

開目識新婦

卷三 雜錄

神人報天子在門

賜金蓮花燭

翰林學士聯句詩好

為韶書好賜宮錦

送客西江詩好賜瑞錦

奪錦袍

御製詩送賀賓客為道士還鄉并宰相已下

應制詩

賜戴叔倫中和節唱和詩

詔寫古劒歌賜諸學士

家藏十一代先祖書勅為寶章集

卷四 臣下貴盛之極者

金日磾張安世許廣漢史良娣霍光衛青梁冀胡廣鄧禹

竇融楊椿萬石君李賢

卷五 臣下

三公父在堂

宰相有二親

宰相與百官列班起居新宰相太夫人

三十三年在相位

二十七年佩相印

四入相

三入相

五代六人拜相

六代六人拜相

三代拜相

父子皆自揚州再入相

父子三人拜相

一門四相

一門三相七家

卷六 臣下

二代為相二十家

兄弟六人並登相位

外孫三人為相

舅甥相代為相

與妻父同時為相

座主與門生同在相位二家

與同列子弟為丞相

齊年同日為相

集禮院由太常博士入相者

座主見門生拜相

卷七 臣下

為相數日天下望風而變

與子弟同年同在相位

與使主同時為相

故吏並為三司

賓幕六人拜相

使主未離鎮見判官拜相

禮部同年三人同時在相位

禮部同年四相

制科同年四相

制科同年五相

揚州四人皆至宰相

會客中三人皆丞相

白衣人告拜相

夢中神人授二管筆

庭槐生三枝過堂屋脊

三起三留

見白衣人吟詩

神呼相公

蝦蟆大如牀

卷八 臣下顯達之速者

年三十為僕射

不數日内貴盛

數月超為大司空

九十五日位至司空

起家二年為丞相

自補闕至侍郎不周歲為相

二年間拜相階至特進

五年至尚書

不出長安城十年至丞相

不出都門便登相位

不及七年為節相

四遷至九卿

七箇月自員外郎為侍郎

三月周歷三臺遷侍中

一日三命

一日二恩

四時改服飾

一歲五遷

一歲三遷

白衣入翰林

六十日内授三品官

自處士為丞相

四遷至丞相

卷九 臣下

三葉為國元老

出入六十年富貴

一座最貴

弟男七人同日拜官

弟男姪十一人同制授官

官誥一百二十七軸同日入門

羣從甥姪百餘人為官

七子二孫封侯

子孫五人封侯

父子兄弟十餘人食邑

為帝王師封萬户

三代帝王禮重

五世盛德

十三代子孫二十三人榮貴

卷十 臣下

一門二十三人封王

一代五人封王二家

五世封王

四世封王

三世封王

五世侍中

一門二中書令五侍中

三代為侍中

兄弟四人迭為侍中

兄弟俱曾為侍中

父子同時為尚書令中書令

父子俱曾為中書令

父子俱上公

兄弟俱為中書令

三拜中書令

代恩第為尚書令

卷十一 臣下

四世五人為三公

四世四人為太尉

四世四人為三公

三世四人為三公

三世三人為三公二家

一門七人為三公

一門四人為三公

一門三人為三公

四代為司徒太尉

屏風隔坐

四辭僕射而後受

三拜左僕射

一門三僕射

四世為僕射

三世為僕射

三世為令僕

神告僕射

白衣尚書

五世為吏部尚書

四世五人為吏部尚書

兄弟同時為左右丞

從者答神人曰魏公舒

赠童子木馬

白鬚公神語

卷十二 雜錄

宰相乘車入宫殿

三公乘小馬入東西臺

侍讀腰舉入内殿

逸人不拜天子

父子草傳位册書

父子撰帝王父子實錄

父子有策廢功

令自揀拜相日

三入承明廬

七代通顯

一人四事相同

二人四事相同

衣錦還鄉

賜錦袍還鄉

都門祖二疏

大臣歸鄉事

自相位至節度九表讓官

讓太尉位與管寧

卷十三 臣下

兄弟同時為翰林學士

兄弟相代為翰林學士

兩代四人為翰林學士

三代五人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同年五人同為翰林學士

座主與門生同在翰林

門生為翰林學士撰座主白麻

使主未離鎮掌書記為翰林學士草加官白麻

翰林學士自著綠賜紫

三度為翰林侍讀學士

天子謂學士日加

官之喜

一夜草一十五將麻制

卷十四 臣下

三世三人入北省

兄弟三人入北省

父子三人中書舍人

四代中書舍人

三代中書舍人

鳳閣王家三王

兄弟二人中書侍郎

一家四人給事中

兄弟三任一同

兄弟對居兩省

兄弟對居兩制

六度入兩制

三代四學士

兄弟三人學士

德宗批出知制誥官

卷十五 臣下

三世為司隸

子孫七人為廷尉

三世為廷尉

父子二人為御史大夫

兄弟二人並拜御史大夫

父子二人為中丞三家

五世為河南尹

兄弟四職相代

一家五人仕青宫

一門三傅

父子三人皆為史官

衣道服知史館事

九世有史傳

三代司業

侍讀坐宣賜牀歸家

卷十六 臣下

子代父為太僕卿

父子三人為大卿監

父子兄弟四人大卿監

兄弟六人同至三品

三世執金吾

三世將軍

父子為武侯大將軍

三品要職

與府主同為金吾

兄弟同時列棨戟子姪三人並授上柱國

卷十七 臣下

七為大總管帶平章事

代妻父為節度使

父子同時為節度使

子四人俱任節度使

三人皆當為方伯

四世為本郡太守

四世為本郡刺史

三世坐益州

三世坐蒲州

二世坐平盧

父子坐興元

大馮君小馮君

大雍州小雍州

大鄭公小鄭公

父子交代為刺史

兄弟前後為一州刺史

父子三人旌節坐本郡

舉主與孝廉相代

卷十八 雜錄

就私第注官

兄弟並導騶而行

徵光寺錢

父子並命

荀氏八龍

比荀氏八龍

五绝

鬼謠

文士聲名播蠻夷

將士割股祭長帥

胡雛異事

導母舉太常閱樂

婦人衣冠貴盛

父子忠烈

一門忠孝

三代旌表門閭

吮糜之聲聞數十里

三使相

卷十九 舉選

七榜院

攜門生迎家君

門生引門生謁座主

及第與長行拜官相次

門生先於座主佩金魚

兄弟六人進士及第

一家八人進士及第

一家六人進士及第

兄弟七人進士及第

兄弟四人進士及第内二人拔萃入高等

兄弟五人進士及第

兄弟三人同年及第

兄弟二人制舉同年登科

兄弟同年童子及第

父子狀元及第

兄弟三人俱狀元及第

兄弟二人狀元及第

進士狀元却為宏詞頭

進士狀元却為拔萃頭

進士狀元却為制舉頭

九登科選

七登科選

三世十三榜十四人登科

卷二十 神仙

全家登仙三家

三世六人登仙

五世十二人登仙

五世為相後登仙

祖孫四人登仙

一家七人登仙

兄弟四人登仙

兄弟七人登仙

西王母五女俱為仙官

預知玄女神君

  昔李翱著《卓異記》三卷,述唐朝君臣超異之事,善則善矣,然事多漏落,未為廣博。臣初入館殿日,亦嘗撰《續唐卓異記》三卷進上,則唐朝之事庶幾盡矣。臣又續漢魏以降,至於五代史。竊見聖賢卓異之事,不下唐時之人,即未聞有纂集者。臣今自漢魏以降,至於周世宗,并唐之人,總為一集,名曰《廣卓異記》,凡二十卷,并目錄二卷。其累代簪纓,蓋世功業,三復省之,不無所益。何者?昔曹景宗讀《穰苴樂毅列傳》,嘆曰:「大丈夫當如是!」此乃見賢思齊之道也。《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且累代富貴,豈不由積善之致焉!今臣寮若見《卓異記》,必如曹景宗之讀列傳也。臣又聞《漢書》言.學者稱東觀如道家蓬萊山。唐太宗開文學館,得入者謂之瀛洲,瀛洲之與蓬萊,神仙之攸館,今既比之,即神仙不可再言矣。臣撰《總仙記》,其間有全家為卿相、累代居富貴者何異焉!今撮其殊異者入此書中。況夫立身朝廷,致位華顯者,其或慶者在堂,弔者在閭,若能以道消息,寄懷於虚無之中,則躁競之心塞,清淨之風生。壽骨欲低,自然高矣;禍門欲開,自然閉矣。此書既成,不敢不進,雖不補三館之新書,亦擬為一家之小說。干冒宸扆,伏增憂越。宋樂史謹序。

卷一 帝王事

聞空中有言 唐高祖 玄宗

  右按《唐書》云:武士彠,隋時為晉陽宫留守司錄參軍。高祖為留守日,士彠嘗詰朝於街内獨行,聞空中有言曰:「唐公是天子。」士彠尋聲不見有人,仍以此言白高祖。高祖悦之,曰:「幸勿多言。」其夜士彠夢高祖乘白馬上天,旦以聞,於是起義。

右按《唐書》:玄宗為臨淄王,自潞州别駕朝京師。唐隆元年庚子夜,平内難,迨明,處置畢。是日寅時,潞州掾吏於州門聞空中語曰:「臨淄王誅韋氏,相王得天下。」掾吏驚走,遽白刺史,刺史以為誑妄,留繫旬日。會制到,乃赦之。【模按:原本「迨」訛「迫」,今改正。】

五十四年内祖與孫封禪 唐高宗 玄宗

  右按《唐紀》:高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有事於泰山,玉牒文曰:「唐嗣天子臣諱,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有隋運極顛危,數窮否塞,生靈塗炭,鼎祚淪亡。高祖仗黄鉞而救黎元,錫玄珪而拯沉溺。太宗功宏鍊石,定區宇於再麾;業壯斷鼇,飲滄海而一息。臣幸忝餘緒,恭承積慶,遂得崑山寢燎,炎海澄波。雖乃業茂宗祧,斯實降靈穹昊。今謹告成東嶽,歸功上元,大寶克隆,鴻基永固,凝薰萬姓,陶化八絃。

右按《唐紀》:玄宗,睿宗之子,高宗之孫。開元十三年十一月,有事於泰山,玉牒文曰:「唐嗣天子臣諱,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天啟李氏,運興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極;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繼復,紹休丕定。上帝眷祐,錫臣忠武,祗綏内難,推戴聖父。恭承大寶,十有三年,欽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岳,謝成於天,子孫百禄,蒼生受福。」麟德三年至開元十三年,凡五十四年内,祖與孫封禪,自古帝王無比。

兩即帝位 中宗 睿宗

  右按《唐紀》:中宗弘道元年二月六日自皇太子即位,嗣聖元年二月六日降為廬陵王,聖歷元年九月十五日册為皇太子,神龍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再即帝位。【模按:李翱《卓異記》作「二月八日降廬陵王」。】

右按《唐紀》:睿宗嗣聖元年二月七日自豫王即位,天授元年九月五日降為皇嗣,聖歷二年正月六日降為相王,神龍元年正月二十日立為皇大弟,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再即帝位。自古帝王未之有焉。

太子四人登寶位 北齊高祖

右按《北齊書》:高祖長子文襄皇帝,追封,第二子顯元文宣皇帝,在位十年,第六子肅皇孝昭皇帝,在位一年,第九子世祖武成皇帝,在位四年。高氏四子俱為天子。

太子三人登實位 後周太祖 唐穆宗

  右按《後周書》云:太祖第三子閔帝,在位一年,長子明帝,在位四年,第四子武帝,在位二年。宇文氏三子皆為天子。

右按《唐紀》:穆宗皇帝長子敬宗皇帝,在位三年,第二子文宗皇帝,在位十年,第三子武宗皇帝,在位七年。李氏三子皆為天子。

一殿三天子 唐玄宗 肅宗 代宗

右按《次柳氏舊聞》:代宗之誕也三日,玄宗幸東宫,錫之金盆,命浴。吴皇后慮皇孫龍體不豐,負嫗乃以宮中諸王子同日誕而體豐實者進之。上視之,不樂曰:「非吾兒。」負嫗扣頭具服。上眄之曰:「非爾所知,趨取吾兒來。」於是太子取子進,上大喜,承之掌中,向日視之,笑曰:「此兒福禄,遠過其父。」及上起入宫,盡留内樂,謂力士曰:「此一殿有三天子,樂乎!可與太子飲酒。」李輔國悖於玄宗,代宗不平之,令刺客斷其首於溷中,斷右臂以祭泰陵。【模按:原作「舊史」,今改。】

天子控天子馬 肅宗

右按《肅宗實錄》:既收復長安,玄宗自蜀至,上至望覽宫奉迎。玄宗御宫南樓以俟,上望樓僻,即下馬趨進前,再拜蹈舞稱賀。玄宗下樓,上匍匐捧玄宗涕泗嗚咽,不能自勝。扶玄宗陞殿,尚食每進一味,上皆嘗膳然後進。飛龍御馬,上親選試然後進御。玄宗上馬,上秉轡控玄宗馬,行數十步,玄宗止之而後退。玄宗謂左右曰:「吾享國已來,未知貴也,今日見吾子為天子,乃知貴也。」上嘗避馳道執鞭弭,導引玄宗自開遠門至丹鳳門。自後乾元元年十月,玄宗再幸華清宫,上至灞上迎候,下馬趨進百餘步,舞蹈前抱玄宗足,玄宗撫上背。上又控轡行數十步,有命乃止。

誅賊同月日 劉闢 李錡 吴元濟

唐憲宗皇帝元和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斬劉闢於西川,又元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斬李錡於潤州,又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斬吴元濟於蔡州。【模按:李翱《卓異記》均作「十一月一日」。右按《唐紀》。憲宗皇帝誅三賊,皆是十一月十一日,契合如是。

神兵破賊 張韓公 王忠嗣

右按《唐書》: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文武百官賀勝州已北百姓數千人,咸見兵馬亟百姓索食。其中有人云:「我是張韓公及王忠嗣,領北兵馬為國討賊,不日當太平。」百姓陳祭訖,須臾不見。此聖德所感,人神合符,靈應昭然,今古未有者。時史思明作亂。

呼臣下為郎 蕭瑀

  右按《唐書》:武德初,軍國政事悉關宰相蕭瑀。高祖臨軒聽政,引瑀陞御榻而坐,呼為蕭郎。高祖曰:「得公之言,特存社稷。今賫黄金一函,以報智者。」呼臣下為監 裴寂

右按《唐書》:裴寂為司空,高祖與寂有舊,既受位,謂寂曰:「使我至此者,公之力也。」每日賜御膳,視朝引之同坐,入閤延於卧内,呼為裴監。寂乞歸故里,高祖泣曰:「今猶未也,要相與偕老。為台司,我為太上皇,逍遥一,豈不樂哉!」因遣員外郎更番宿其第,以表崇重。【杜佑為相,憲宗不名,呼為司徒。】

華嶽神迎謁 唐玄宗

右按《開元傳信紀》:玄宗東封,車駕次華陰,上見岳神數里迎謁。上問左右,莫之見,遂詔諸巫問神安在。獨一老巫阿馬婆奏云:「三郎見在路左,朱髮紫衣,迎候陛下。」上顧而笑,乃勅阿馬婆勅神先歸。上至廟,見神具橐[韋建]俯伏殿庭東南大柏樹下,又詔阿馬婆問之,奏如上見,命阿馬婆致意而旋。尋詔諸岳封為金天王。上製碑文,親書寵異之。

見白龍横南山 玄宗

右按《獨異志》:開元中,玄宗御含元殿,望南山,見一白龍横亘山上。問左右,皆云不見。急召王元寶問之,元寶曰:「見一白物横在山頂,不辨其狀。」左右啟曰:「何則臣等不見之?」帝曰:「我聞至富可以敵至貴,朕天下之主,元寶天下之富,故見爾。」上曾問元寶家財多少,對曰:「臣請以絹一疋,繫陛下南山一樹,樹盡,臣絹未窮。」時人謂錢為主老者,以其有元寶字,人見之則喜。

御筆題隱士門 田游巖

右按《唐書》:田游巖隱於嵩山許由廟東,自稱許由東鄰,頻詔不起。高宗幸嵩山,親訪巖家,遣中書侍郎薛元超入問其母。巖山衣出拜,高宗謂曰:「先生養道山中,皆得佳否?」乃親題額懸其門,曰「隱士田游巖宅」。

駕幸孝義家 張公藝

右按《唐書》:張公藝,郓州人,九代同居,貞觀中,詔加旌表。麟德二年,高宗皇帝有事於泰山,路過郓州,幸其宅。詔問孝義之由,公藝但於紙上書百餘箇「忍」字,因賜以縑帛。

親王代天子拜尚書 范雲

右按《梁書》:武帝與范雲少親善,及武帝登位,封雲為吏部尚書,常侍宴。上謂臨川王宏、鄱陽王惔曰:「我與范尚書少親善,伸四海之敬,今為天下主,此禮既革,宜代我呼范為兄。」二王下席拜,與雲同車而還。時人榮之。

水變為芳醪 唐宣宗

右按令狐澄《宣宗七十事》曰:上在藩時,從駕校獵上林。及暮還,誤墮馬,人不覺。比二更方興,時大雪,四顧無人聲,上寒甚。巡警至,大驚,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渴,若為求水?」巡者即於旁求水以進,遂委而去。上力起舉甌,將飲,甌中水變為芳醪矣。上獨喜自負,一舉盡甌,而已體微暖有力,遂歸舊邸。【初年十岁,忽不豫,有神光滿身,而南面獨語,如對百僚。鄭太后謂之心疾,乃白穆宗,往而視之,曰:「此吾家英物,非心疾也。」】

卷二 后妃、王子、公主

上苑花應詔發 則天

右按《唐書》:則天天授二年臘月,卿相恥輔女君,欲謀弑則天,詐稱花發,請幸上苑,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於是凌晨名花瑞草布苑而開,羣臣咸服其異焉。

五朝為太后 懿安太后郭氏

右按《唐書》:懿安太后,郭汾陽之孫,贈左僕射駙馬曖之女,母代宗長女昇平公主。憲宗為廣平王時,納為妃。代宗外孫,德宗外甥,順宗新婦,憲宗皇后,穆宗母,敬宗祖母,文宗祖母,武宗祖母。歷位八朝,五居大母之尊,人君行子孫之禮,福壽隆貴,四十餘年,謚曰懿安皇太后。雖漢之馬、鄧,無以加焉。識者以為汾陽社稷之功未泯,復鍾慶於懿安焉。

四十年為太后 崇德太后褚氏

右按《晉書》:崇德太后褚氏,在位四十年,凡三臨朝攝政事,年六十一。初康帝時,營兵陳瀆女臺有文在足下,曰「天下母」,灸之愈明,京邑喧譁。有司收繫以聞,俄自獄亡去。康帝崩,獻后臨朝,此其祥也。

一門三后生三天子 獨孤信

右按《南、北史》及《唐書》:後周大司馬衛公獨孤信,生三女,長女為周文帝后,生武帝;次女為隋文帝后,生煬帝;小女為唐太祖元皇帝后,生高祖。一門三后生三天子,貴盛無比。

三代為后族 竇威

右按《唐書》:内史令延安公竇威,高祖謂之曰:「昔周朝有八柱國之貴,吾與公家咸登此職。今我為天子,公為内史令,本同末異,乃不可乎!」威謝曰:「臣家昔在漢朝,再為内戚,至於後魏,三處外家,陛下龍興,復出皇后,臣又位忝鳳池。」高祖大笑曰:「公以三代后族欲誇我耶?關東人與崔、盧為婚,猶自矜伐,公世為帝戚,豈非盛事乎!」

太后為師傅素服五日 漢宣帝太后

右按《前漢書》:昌邑王廢,立宣帝,太后有政,宜知經術,大將軍霍光令夏侯勝用《尚書》授太后,遷長信少府,賜爵關内侯。又遷太子太傅,賜黄金百斤。年九十卒,賜冢塋葬平陵,太后賜錢二百萬,為勝素服五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為榮。

申王異事 申王撝

右按《唐書》:申王撝,睿宗第二子,本名成義,母柳氏,掖庭宫人。撝之初生,則天嘗以示僧萬回,云:「此兒西域大樹之精,養之宜兄弟。」則天甚悦,始令列於兄弟之次。王性寬裕,儀形壞偉,善於飲啖。

壽王八歲能拜舞 壽王瑁

右按《唐書》:開元十五年五月,慶王潭等加都督事,玄宗以永王已下幼,不令於殿庭列謝。時壽王年八歲,請從諸兄行事,拜舞如法,上特異之。

妃子一門榮盛 楊妃

右按《唐書》:楊妃父玄琰,贈太尉、齊國公;母李氏,贈涼國夫人;叔元珪,吏部尚書;再從兄國忠,為宰相;從兄銛,鴻臚卿,列棨戟;母弟錡,尚太華公主;堂弟秘書少監鑑,尚承榮郡主;長姊韓國夫人,次虢國夫人,次秦國夫人;國忠小男昢,尚萬春公主;長男暄,先尚延和郡主,拜太常卿,兼户部侍郎。楊氏一門,一貴妃,二公主,二郡主,三夫人,一宰相,一尚書,二大卿,開元已來,豪貴榮盛,未之比也。

一門五世十二人尚公主 穆觀

右按《後魏書》:穆觀子亮,亮弟壽,壽弟真,亭子紹,紹子正國,正國子平城,壽子平國,平國子伏干,伏干弟羆,真子泰,泰子伯智。一門五世,計十二人,皆尚公主。

三尚公主 劉昶

右按《後漢書》:劉昶初尚武邑公主,薨,更尚建興公主,又薨,更尚平陽公主。及昶終,與三公主同塋異穴。

門尚四公主 薛瓘

右按《唐書》:薛瓘尚城陽公主,瓘之子紹尚太平公主,【紹兄顗.為黄門侍郎.懼其公主寵盛,問於克構。克構曰:「帝甥尚主,由來故事,若以恭慎行之,何懼也!然室有傲婦,善士所惡,故鄙諺曰:『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遠則平陽公主,妖孽致亂,近則新城、晉安,為時所誡,欲求無患,難矣!」】瓘之堂姪儆,儆之子鏽,自瓘至鏽,一門尚四公主。【模按:「薛瓘」原本作「薛矅」,據《唐書》改。】

一門尚三公主 盧道裕

右按《後魏書》:盧道裕,弟虔,堂弟元聿,並尚魏公主,一門尚三公主。

【一門尚二公主,不錄。】

天子呼親家母 蕭嵩夫人賀氏

右按《唐書》:中書令蕭嵩子尚新昌公主,嵩夫人賀氏入覲拜席,玄宗呼為親家母,禮儀甚盛。

天女生天子 魏神元皇帝

右按《後魏書》:聖武皇帝諱詰汾,嘗畋於山澤,歘見輜耕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自稱天女,受命相偶,且曰:「請還,期年復會於此。」及期而至先畋處,果見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當世世為帝王。」語訖而去。即神元皇帝也。故人諺曰:「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力微即神元皇帝名也。【模按:《魏書》「畋」作「田」,[歘」作「飲」。】

開目識新婦 魏徵

右按劉贶《續說苑》:魏徵疾甚,太宗與太子再臨其第,徵加朝服拖紳。帝見徵悲懣,拊之泣慟,問所欲言,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將以公主降其子叔玉,上以主從,目識新婦也。

卷三 雜绿

神人報天子在門 孔靖

右按《南史》:孔靖,會稽山陰人。宋武帝潛龍時,東征孫恩,屢至會稽,過孔靖宅,正晝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謂曰:「天子在門而失之。」遽出見帝,延入結交,執手曰:「卿後當大貴。」於是曲意禮接,赡給甚厚。晉義熙八年,復為會稽内史,修飾學校。復為右僕射,讓不拜,致仕。武帝平關洛,宋臺初建,以為尚書令、侍中、特進、光禄大夫。辭位歸鄉,武帝為宋公餞於戲馬臺,百僚咸賦詩以述其美。謝靈運詩曰:「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凄凄陽卉肥,皎皎寒潭潔。良辰感聖心,雲旗興暮節。鳴笳戾朱宮,蘭巵獻時哲。餞宴光有孚,和樂隆所缺。在宥天下理,吹萬羣芳悦。歸客遁海隅,脱冠謝朝列。弭棹薄桂渚,指景待樂闋。河流百急瀾,浮骖無緩轍。豈伊川途念,宿心愧相别。美彼邱園道,喟焉傷薄劣。」

賜金蓮花燭 令狐綯

右按《東觀奏記》云:宣宗將命趙公令狐綯為相,夜幸含春亭召對,盡蠟燭一炬,方歸學士院,仍賜金蓮花炬送之。院吏忽見金蓮蠟燭,驚報院中曰:「駕來矣。」俄而趙公至。吏謂趙公曰:「金蓮引駕燭,學士用之,莫折事否?」頃刻而聞傳說之命。

翰林學士聯句詩好 柳公權

右按《唐書》:文宗夏日與學士聯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公權續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時丁、袁五學士皆屬繼,帝獨諷公權兩句:「辭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權題於殿壁,字方圓五寸,帝視之歎曰:「鍾、王復生,無以加焉。」

為詔書好賜宫錦 封敖

右按《唐書》:封敖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嘗草《賜陣傷邊將韶》,警句云:「傷居爾體,痛在朕躬。」帝覽之,賜宫錦。

送客西江詩好賜瑞錦 馮定

右按《唐書》:馮定為太常少卿,統樂立於庭,文宗以其端凝若植,問其姓氏,翰林李珏奏以定之名。帝喜,問曰:「豈非能為古章句者耶?」遂召昇陛,帝自吟定《送客西江詩》,吟罷益喜,因賜以禁中瑞錦,仍令大錄所著古體詩以進。尋遷諫議大夫。

奪錦袍 宋之問

右按小說:武后游龍門,命羣官賦詩,先成者賞以錦袍。左史東方虬詩先成,設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其詞曰:「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臺映幾重。羣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鑿龍近出王城外,羽從琳琅擁軒蓋。雲蹕纔臨御水橋,天衣已入香山會。山壁嶄巖斷復連,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綠波上,星寵奕奕翠微邊。層巒舊長千尋木,遠壑初飛百丈泉。綵仗虹旌遶香閣,下輦登高望河洛。東城宫闕擬招回,南陌溝塍殊綺錯。林下天香七寶臺,山中春酒萬年杯。微風一起祥花落,仙樂初鳴瑞鳥來。鳥來花落紛無已,稱觴獻壽煙霞裏。歌舞淹留景欲斜,石間猶駐五雲車。鳥旗翼翼留芳草,龍騎駸駸映晚花。千乘萬騎鑾輿出,水靜山空嚴警蹕。郊外喧喧引看人,傾都南望屬車塵。囂聲引颺聞黄道,王氣周迥入紫宸。无王定鼎三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瑶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

御製詩送賀賓客為道士還鄉并宰相已下應制詩 賀知章

  右按《唐書》:太子賓客、集賢院學士賀知章,年八十六,卧病五日,冥冥不知。男曾子,哀號訴天,請以身代。遂疾損,乃上表乞為道士還鄉,玄宗許之。乃捨宅為觀,賜名千秋,并與男曾子會稽郡司馬,賜绯,小子田,田亦度為道士,兼賜帛一百疋,道衣兩對,又賜鑑湖剡川一曲。【元乞周官數頃為放生池,因賜剡川一曲。】詔令供張東門,百寮祖餞。御製送詩并序玄宗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夙存微尚,年在遲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三事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唯崇德尚齒,抑亦厲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册。乃賦詩贈行,凡關宴宜皆屬和。詩曰:遺榮期入道,辭老競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别深。

應制左丞相 李適之

  聖代全高尚,玄風闡道微。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披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應制右丞相 李林甫

  挂冠知止足,豈獨漢疏賢?入道求真侣,辭榮訪列傳。睿文含日月,宸翰動雲烟。鶴駕吴鄉遠,遥遥南斗邊。

應制門下侍郎 王鐸

詔許真人歸舊隱,為言海上憶孤峯。宸旒暫别期千載,野服飄然出九重。華表尚迷丁令鶴,竹陂猶認葛仙龍。自憐弱羽塵埃重,雲外無由躡去蹤。【其餘應制詩,此不備録。】

賜戴叔倫中和節唱和詩 唐德宗

右按《唐紀》:貞元五年,初置中和節,德宗皇帝製詩,朝臣奉和。詔寫本賜戴叔倫於容州,天下美之。德宗詩曰:「東風變梅柳,萬彙生春光。中和紀月令,方與天地長。耽樂豈予尚,懿兹時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君臣永終始,交泰符陰陽。曲沼水新碧,華林桃稍芳。勝賞信多歡,戒之在無荒。」

詔寫古劍歌賜諸學士 郭元振

右按《唐書》、《郭元振家狀》:元振為通泉縣尉,前後掠買所部千餘人,以遺賓客,百姓苦之。武后聞之,使籍其家,唯有書數百卷。后令問其資財所在,知皆以濟人,於是奇而免之。召見,大愜聖旨,並令口占《古劍歌》進,天后奇之,命繕寫賜諸學士。歌曰:「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鍊經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歎奇绝。琉璃匣裹吐蓮花,錯鏤金環生明月。正逢天下無飛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游俠子,亦嘗親得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湮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

家藏十一代先祖書勅為寶章集 王方慶

右按《唐書》:王方慶,天后朝鳳閣侍郎知政事,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孫也。其先自瑯琊南渡,為江左冠族。襃北徙入關,始家咸陽焉。祖鼐,隋衛尉丞。伯父宏讓,有美名,貞觀中為中書舍人;宏直,為漢王元昌友。方慶家多書籍,則天訪求右軍遺跡,方慶奏:「臣十代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在。今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襃,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成殿示羣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敍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卷四 臣下

貴盛之極者 金日磾

右按《漢書》: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休,許虯反,屠音储。】武帝時,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禄大夫,封秺侯。【秺,丁故反。】弟倫,黄門侍郎。日磾二子:賞,奉車都尉,宣帝時為太僕卿、光禄勳,亦為侍中;建,駙馬都尉,亦為侍中。建孫當,亦封侯。倫子安上,為侍中、關内侯。安上四子:常,光禄大夫;敞,遷侍中、衛尉;岑,拜為郎使主客;明,與岑復為諸曹中郎將。敞三子:涉,為侍中;參,越騎校尉開都侯;饒,越騎校尉。涉兩子,湯、融,俱為侍中。涉從祖父弟欽,光禄大夫、侍中、都城侯。欽弟遷,為尚書令;遵,王莽時歷封九卿。

七世侍中、二駙馬 張安世

右按《漢書》:張湯為三公,子安世,封富平侯,食萬六百户。子千秋、延壽、彭祖,皆封侯,富於大將軍霍光,家僮七百人。自宣、元已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十餘人。功臣之盛,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於外戚。【安世以父子封侯太盛,辭不受禄,詔都内别藏張氏無名錢,以至於數百萬計。】

許廣漢

右按《漢書》:許廣漢封昌成君,女平君為孝宣皇后,元帝母也。廣漢二弟,舜為博望侯,延壽為樂成侯,又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延壽中子嘉為平恩侯,亦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嘉女為成帝皇后。

一門二皇后

史良娣

右按《漢書》:史良娣,為衛太子良娣,生史皇孫,宣帝祖母也。良娣兄恭。恭三子,高為樂陵侯,至大司馬、車騎將軍,曾為將陵侯,元為平臺侯。高子丹,封武陽侯,輔成帝;策為右將軍、關内侯。丹孫二十八人,九男並為侍中諸曹。親近左右,四人為侯,十餘人至卿大夫二千石。

霍光

右按《漢書》: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益封一萬七千户,故所食凡二萬户,賞賜前後黄金七千斤。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壻,為東西衛尉。昆弟諸壻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尉、給事中。光秉政前後二十年。光又顧分國邑三千户,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山兄雲為驃騎將軍。

衛青

右按《漢書》:衛青七擊匈奴,斬虜五萬,再封凡萬一千八百户,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二萬五千七百户。其校尉以大將封侯者九人,為將者十五人。

梁冀

右按《後漢書》:梁冀一門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一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七人,尚公主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百僚側目,莫敢違命。

胡廣

右按《後漢書》:胡廣,華容人。試章奏,安帝以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書郎,五遷尚書僕射。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為太傅。故人陳蕃、李咸並為三司,蕃等每朝會,聊稱疾避廣,時人榮之。年八十二卒,贈太傅。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議郎、郎中以下數百人,皆缞絰殯位。中興已來,人臣之盛,未嘗有也。【廣繼母在堂,朝夕瞻省,傍無几杖,口不稱老。】

鄧禹

右按《後漢書》:鄧禹有十三子,各守一藝。鄧氏自中興之後,累代寵貴,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作、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東京莫與為比。

竇融

右按《後漢書》:竇融,平陵人。 一門一公、兩侯、三公主。長子穆,尚内黄公主。穆子勳,尚東海恭王女泚陽公主。融弟友子固,尚光武湼陽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楊椿

右按《北史》:楊椿與兄播,並典禁闈、太保,加侍中,給鼓吹。椿請歸老,詔服侍中服,賜讌於華林園。帝下御坐,執手,賜牀帳、几杖,車駕駟馬,給扶送之。椿誡子孫曰:「我入魏,登侍中、尚書,四歷九卿,十為刺史、光禄大夫、儀同開府、司徒、太尉,復為司空。」高祖以下,乃七郡太守、三十二刺史,内外顯職,時仍少比。椿弟津與兄播,前後為華州刺史,當世榮之。津子悟,仕齊為大行臺右丞,請解還葬。一門之内,贈太師、太傅、丞相、大將軍者二人,太尉、尚書令者三人,僕射、尚書者五人,刺史、太守者二十餘人。追榮之盛,今古未之有也。

萬石君

右按《漢書》:石奮孝景帝時為九卿,長子建,次甲,次乙,次子慶,皆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凡號奮為萬石君。後以上大夫禄,歸老於家。子孫為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勝冠者皆有品秩。慶後為丞相時,諸子孫為小吏至二千石者十三人。

李賢

右按《周書》、《隋書》:李賢,隴西人。曾祖富,魏太武贈寧西將軍。賢,為大將軍。賢之子端,大將軍。端弟吉,開府儀同三司。吉弟孝軌,大將軍。孝軌弟詢,隴西郡公。詢弟崇,幽州大總管。崇之子敏,將作監。賢弟遠,太保。遠弟穆,太師,贊拜不名。穆之子渾,大將軍。子孫雖在襁褓,悉拜儀同,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無比。

卷五 臣下

三公父在堂 張酺

右按《後漢書》:張酺,字孟侯,汝南細陽人也。為三公日,父尚在,酺每遷轉,父輒自田里來。適會歲臘,公卿罷朝,共詣酺父上酒為壽,極歡移日,當時甚以為榮。

宰相有二親 郭元振 王溥

  右按李邕撰《郭元振行狀》云:自唐受命,丞相有二親,唯元振而已。鎮涼州十五年,大石等十二國王為導騶。握兵三十萬,武后惕息,不移唐祚。

右按《五代史》:王溥少年拜相,一親在堂。溥自序云:「予年二十六,狀元及第,榜下除秘書郎。其年從周太祖征河中,次年獻捷闕下,除太常丞,加朱紱。又一年,留守判官,除密直學士,入翰林。又除端明殿學士,不日作相。自居廊廟,凡十一年,歷事四朝。除太子太保,罷相。十五年中,官榮過分,今甲子四十二矣。」時父祚宿州防禦使,母吴國太夫人俱在。後父祚自防禦使除左領軍衛上將軍,致仕在洛。初入覲北闕,侍奉肅然,百僚下拜,兼座主王仁裕為太子太保在朝。溥在翰林時,有詩云:「兩制職官三十客,自憐榮耀老萊衣。」

宰相與百官列班起居新宰相太夫人 趙隱

右按《趙氏科名錄》:隱,懿宗朝登庸,太夫人盧氏在堂。口命之明日,三相國並百執事並赴私第,列班陳慶賀之禮。每朔旦,憲府中集百辟到宅候起居。太夫人及懿皇降誕日,相府與文武兩班於慈恩寺飯僧,教坊三部大合樂於佛殿前,京兆府構綵棚,接東西廊,備相府宅觀閱。時隱侍板輿到寺,及丞相率百官於庭北謝恩賜酒畢,乃迴班就棚通太夫人起居,朝野莫不稱美慶。其後崔丞相彦昭、張丞相濬大用日,皆在膝下,其榮養之禮,悉依趙氏舊儀。【按:《唐書》「庭」作「廷」,「迴」作「回」。】

三十三年在相位 房玄齡

右按《唐書》:梁國公房玄齡,唐初杖策謁於軍,秦王一見,引為謀主。及終,在相位三十有三年。【模按:原本三十三年,查李翱《卓異記》,作三十二年。】

二十七年佩相印 郭子儀

右按《唐書》:汾陽王郭子儀,自至德元年,從朔方節度使加户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建中二年,凡二十七年,其間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年,每月俸錢二萬貫,實封二千户,歲入俸二十四萬貫,官供二千人熟食,五百馬芻穀,每謁見,肩輿入内殿。子八人,壻七人,皆至重官。子曖尚公主,諸孫數十人。親仁里四之一為其宅,宅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名。為大臣,賞賜美人六人,從者八人。崇德貴盛,近古無比。【模按:原本「芻」作「蒭」,據《唐書》改。】

四入相 姚崇 裴度 崔允

  右按《唐書》:天后時,姚崇授夏官侍郎,拜相。長安四年罷,其年拜夏官尚書,又入。睿宗初,又兵部尚書,入。玄宗初,又兵部尚書,入,尋罷,猶命五日一入門。

  又按《唐列傳》:裴度元和十年拜門下侍郎,入相。出行營,淮西平,加金紫光禄大夫,復入相。十四年檢校左僕射,出北都留守,移河北行營,守司徒、東都留守。入朝守司徒,授揚州都督,未發,復知政事。罷為左僕射,出山南節度。寶歷初,入知政事,尋守司徒,五日一入中書。又守司徒兼侍中,出山南節度,移東都留守,特進、守司徒兼中書令。開成初,北都留守,四年還京,拜中書令。【本傳曰:「翊贊四朝,始終一致,為唐中興之臣,江左王導、謝安之流也。」】

右按《唐書》:崔允自乾寧元年至天復三年,四入相,三出鎮。自兵部侍郎入,至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天復三年讓官表云:「方伯之貴,是臣列祖之任也,臣有何功而三分戎閫;輔相之職,是臣先父之履也,臣有何德而四人中書。人之甚榮,臣實增懼。」

三入相 孫叔敖 李嶠 馮道

  右按《春秋》:繪邱之封人,見楚孫叔敖曰:「吾聞官大者士妬之,禄厚者人怨之,位尊者君惡之。今君相楚國,有如此三者,不得於楚士民也。」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益卑;吾禄益厚,而施益博;吾位益尊,而禮益恭,是不得罪於士民也。」

  右按《唐書》:李嶠垂拱中自麟臺少監入相,三年又拜左丞,龍朔初為中書令,景龍初拜特進,又入。尋年老負罪,隨子暢元出虔州刺史。

右按《五代史》:馮道三入相,四月十七日死,年七十三歲,所得之壽,所終之月,皆與孔子同,但先孔子一日。

五代六人拜相 蕭嵩

右按《唐書》:蕭瑀相高祖,曾姪孫嵩相玄宗。嵩子衡,駙馬,官至三品。衡弟華,上元中宰相,衡子復相德宗。【其後文宗日,蕭復為相,難言者必言,貞元之名相也。】華二子,恒、悟。恒子俛,大和中宰相。【俛罷相為左僕射,分司東都,太夫人韋氏在堂,以孝養為樂,與褐衣時無異。】悟子倣,咸通中宰相。【模按:《唐書.蕭復傳》復子湛,湛子寘,咸通中位宰相。】

六代六人拜相 杜淹

右按《唐書》、《梁書》:杜淹姪如晦,五代孫元穎,元穎姪審權,審權子讓能,讓能子曉,入梁拜相。自淹至曉,六代拜相。

三代拜相 張嘉貞

右按《唐書》:張嘉貞,子延賞,孫宏靖,三代秉鈞。《漢書》雖有韋、平父子相繼為相,莫能比也。初嘉貞自平鄉尉免歸,御史張循憲薦於則天,召見内殿,垂簾與語。嘉貞奏曰:「臣以草萊得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雲霧,竟不覩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悦,擢拜監察御史。累遷中書令。弟嘉祐,為金吾將軍,兄弟並居將相之位。

父子皆自揚州再入相 李吉甫

右按:唐朝父子繼世為相者數家,唯李吉甫、子德裕,皆自揚州再入相。至若蘇瓌父子,相望為優劣,而頲不再入,則李氏盛也。【言宣宗即位日,德裕典册禮,及退,上謂宦侍曰:「適行事近我者,非太尉耶?此人每顧我,使毛髮森豎。』」聽政二日,出為荊門。】

父子三人拜相 鄭珣瑜 趙隱

  右按《唐書》:鄭珣瑜相德宗,珣瑜之子覃相文宗,覃之弟朗相宣宗。

右按《唐書》:趙隱拜相。按《五代史》:隱之子光逢相梁,次子光裔相後唐。

一門四相 竇威

右按《唐書》:竇威為太師、中書令,堂姪抗為納言,堂曾孫德元為左相,德元子懷貞為侍中。

一門三相

韋仁約一

右按《唐書》:韋仁約為納言,子承慶為黄門侍郎平章事,次子嗣立為中書令。

岑文本二

右按《唐書》:岑文本為中書令,姪長倩為内史,孫羲為侍中。

楊恭仁三

右按《唐書》:楊恭仁為侍中,弟師道為中書令,姪孫執柔為夏官尚書平章事。

武承嗣四

右按《唐書》:武承嗣為納言,堂弟三思為内史令,攸寧亦為納言。

  

韋待價五

  右按《唐書》:韋待價為右僕射平章事,三從弟安石為中書令,安石再從姪巨源為侍中。

  王播六

右按《唐書》:王播自鹽鐵使拜相,弟起自右僕射兼使相,姪鐸自鹽鐵使拜相。鐸,炎之子;炎,播之弟,起之兄。文宗待起如師友,目之曰當代仲尼。

  崔元略七

右按《唐書》:崔元略東都留守,弟元式北都留守,拜相。元略子鉉,鉉之子沆,兩拜中書舍人,入相。

卷六 臣下

二代為相

鄭武公一

  右按:鄭武公父子並相,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美之,為賦《緇衣》,以明有美善之功也。詩曰:「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韋賢平當二

右按《漢書》:韋賢子元成,平當及子晏,並為丞相,故漢代父子為相,稱韋、平。按韋賢其先孟,至賢五世,為鄒魯大儒。賢為相時,年七十,在位五歲,乞骸骨,賜黄金百斤,罷歸,加賜第一區。丞相致仕自賢。罷相十年之間。子元成繼父為相。鄒魯謳曰:「遣子黄金滿贏,不如一經。」

  韓休三

右按《唐書》:韓休拜相,子滉拜相,孫皋為左右僕射,雖不拜相,其位已高。

  令狐楚四

右按《唐書》:令狐楚自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拜相,子綯自湖州召入,充翰林學士,間歲拜相。渭南尉趙嘏獻詩云:「鹗在卿雲冰在壺,天代材業奉訏謨。榮同伊陟傳朱户,秀比王商入畫圖。昨夜星辰迥劍履,前年風月滿江湖。不知機務時多暇,猶許詩家屬和無。」

  崔慎由五

右按《唐書》:崔慎由工部尚書拜相,子允四入相,四入既當權,天下人呼由為「有來麻汁」。

  崔祐甫六

右按《唐書》:崔祐甫拜相,姪植拜相。【祐甫秉政三百日,除吏八百員。】

  劉祥道七

右按《唐書》:劉祥道為右丞相,祥道之子齊賢為納言。

  蘇瓌八

右按《唐書》:蘇瓌為侍中,子顛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先是神龍中,頒自給事中、修文館學士轉中書舍人,時父瓌中書門下三品,父子已同掌樞密也。

  陸元方九

右按《唐書》:陸元方為鸞臺侍郎平章事,其子象先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樂彦瑋十

右按《唐書》:樂彦瑋為西臺侍郎平章事,子思晦為鸞臺侍郎平章事。

  李道廣十一

右按《唐書》:李道廣殿中監平章事,子元絃中書侍郎平章事。【曾祖粲,本姓丙,高祖有舊,為監門大将軍。年八十,令乘馬入宫中檢校。】

李敬元十二

右按《唐書》:李敬元為中書令,弟元素為鳳閣侍郎平章事。

來恒十三

右按《唐書》:來恒為黄門侍郎平章事,弟濟為中書舍人。

張文瓘十四

右按《唐書》:張文瓘為侍中,姪錫為鳳閣侍郎平章事。

戴胄十五

右按《唐書》:戴胄為吏部侍郎平章事,姪至德右僕射平章事。【胄無子,以兄子至德為嗣。】

宇文節十六

右按《唐書》:宇文節為侍中,孫融為黄門侍郎平章事。

  崔仁師十七

右按《唐書》:崔仁師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孫湜中書令。【中宗曾與餌瓜,賜一顆與母,湜携歸與愛妾,天下罪之。】

  薛元超十八

右按《唐書》:薛元超為中書令,姪稷禮部尚書拜相。

  裴矩十九

右按《隋書》及《唐書》:裴矩為侍中,從姪孫寂為内史令。

  楊收二十

右按《唐書》:楊收自翰林學士拜相,姪涉禮部侍郎拜相。

兄弟六人並登相位 卞壺

右按《晋書》:卞壺祖統,父粹,以清辯鑒察稱。兄弟六人登宰輔,世號「卞氏六龍,元仁無雙」。元仁,粹字也,位至中書令。

外孫三人為相 盧攜 鄭畋 杜讓能

右按《唐書》:『李翱女壻盧求之子攜為相,鄭亞之子畋為相,杜審權之子讓能為相。初翱鎮襄陽日,有道人善相,因出諸孫熟視之,皆曰不繼。翱遂遣諸女出拜,乃曰:「尚書佗日外孫三人,皆至宰相。」後果如之。攜與畋同相,黄巢反,求廣州旄節,攜不肯,只授率府率,與畋爭擲飲。及巢犯闕,懼,飲藥而死。巢之興,有讖云:「黄蛇獨吼,天下人走。」又曰:「金色蝦蟇爭怒眼,翻卻曹州天下反。」中和初謠云:「黄巢須走湊山東,死在翁家翁。」時巢死之處,民家乃姓翁也,因而書之。

舅甥相代為相 李嶠 張錫

右按《則天實錄》:以天官侍郎張錫為鳳閣侍郎,拜相,以鸞臺侍郎李嶠遷成均祭酒,罷政事。嶠是錫之甥,舅甥相代為相,時人美之。

與妻父同時為相 杜黄裳 韋執誼

右按《唐書》:杜黄裳相順宗,女壻韋執誼自吏部郎中拜右丞相、同平章事,近古衣冠無比。然執誼自郎官拜相,少矣。

座主與門生同在相位 王鐸 韋保衡 蕭遘

右按《唐書》:咸通五年,王鐸主文,放韋保衡及第。十一年夏,保衡自内庭命相。其年小,鐸由鹽鐵使登庸,同居中書。後鐸加左僕射,保衡加右僕射,鐸拜司徒,保衡拜司空,品位齊尊,少有其比。

右按《唐書》:咸通五年,王鐸放蕭遘及第。至僖宗朝,同居相位。鐸年高,昇御階足跌,踣句陳中,遘旁提起,帝因之喜曰:「輔弼之臣和,予之幸也。」謂遘曰:「適見卿扶王鐸,予喜卿善事長矣。」遘曰:「臣扶王鐸,不獨司長,臣中選門生也。」上笑曰:「王鐸選進士,朕選宰相,於卿無負矣。」

與同列子弟為丞相 宋璟 蘇頲

右按《唐書》:宋璟先與蘇瓌同為相,及蘇頲除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宋璟歎曰:「吾與蘇家父子同時為相,至如敦厚博物,僕射有之;若忠正賢明,則頲過其父。且繼世为相則有矣,如頲與其父友同秉鈞衡者,自古未聞。」初與其父比肩,又與其子同列,如璟年耆德重,久處台司,又無其比。

齊年同日為相 武元衡 李吉甫

右按《唐書》:武元衡與李吉甫齊年同日為相,吉甫先一年,以元衡生日卒,元衡後一年,以吉甫生日卒。吉凶之數,若符會焉。

集禮院由太常博士入相者

右按《唐年補錄》:大中四年十一月,令狐綯守兵部侍郎拜相,宰執同列白敏中、崔龜從、崔鉉以綯新加兵部南省上事,以故事送上必先集少府監,是日諸相以敏中、龜從嘗為太常博士了遂改為集禮院,因命常侍柳公權記之,龜從為其文。略曰:「夫博士重官也,由此選者,繼登三事,而又並時同位者相望。元和初,權德輿、李吉甫同在相位。長慶中,竇易直、杜元穎提印使蜀,命敏中始與鄭肅及韋琮同居中書,予復叨重委,因志所同,以遣佗日,亦以知博士之選為重焉。」時令狐綯父楚亦以博士相,時人榮之。

座主見門生拜相 王仁裕 王溥

右按《五代史》:乾祐元年,户部侍郎王仁裕放王溥狀元及第。溥不數年拜相,仁裕時為太子少保,有詩賀曰:「一戰文場拔趙旗,便攜金鼎贊無為。白麻驟降恩何極,黄髮初聞喜可知。跋勅案前人到少,築沙堤上馬行遲。押班長得遥相見,親狎爭如未貴時。」溥依韵和曰:「揮毫文陣偶搴旗,待詔金華亦强為。白社幸當宗伯選,赤心旋遇聖人知。九霄得路榮雖極,三接承恩出每遲。職在台司多少暇,親師不及舞雩時。」時人榮之。「臣史嘗見光化二年,禮部侍郎趙光逢放柳璨及第,璨不多時便拜相。上事日,座主尚居散職,謁見之時,令朱衣吏連姓朗而贊之,全不優容,時議短之。然璨入相伏誅,併在二年内。嗚呼!賤恩辜義,有如此者。

卷七 臣下

為相數日天下望風而變 楊綰

右按《唐書》:代宗朝楊綰入相,綰質性貞廉,車服樸素,未數日,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寬城南别墅,臺榭為當時第一,寬即日潛遣毁拆。郭汾陽在邠州聞綰拜相,減音樂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出入騶馭百餘,即日減損,唯留其十騎。其餘望風變奢從儉者,不可勝數,其鎮俗如此。旬日中風,詔入中書養護,中使存問一日數人。卒,贈司徒,詔文武百官就私第弔之。帝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奪我楊綰之速也。」自古賢相,無以及之。

與子弟同年同在相位 徐商 于琮

右按《唐書》:大中十二年,徐商為襄州節度使,長子彦若與琮同年及第。至咸通六年,商自御史大夫拜相,七年,琮自兵部侍郎拜相,同年丈人之禮。

與使主同時為相 杜佑 權德輿 牛僧孺 李珏

右按《唐書》:權德輿撰《杜佑神道碑》云:早忝賓府,晚聯台座。又宰相牛僧孺,自中書侍郎出鎮武昌,辟李珏為書記,始授殿中侍御史。纔十年,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自右僕射再入相,當代以為盛美。裴度二李宗閔右按《唐書》:元和中,裴度征淮西,李宗閔以禮部員外郎為書記,其後同居相位。白敏中三蔣伸右按《唐書》:大中年中,白敏中討党項,蔣伸以左庶子為行軍司馬,其後同居相位。杜悰四畢諴楊收右按《唐書》:杜悰兩鎮淮海,畢諴、楊收前後為從事,其後皆同在相位。

故吏並為三司 陳蕃 李咸

右按《漢書》:胡廣為三公,故吏陳蕃、李咸並為三司,每朝會,蕃等常稱疾避廣,時人榮之。

賓幕六人拜相 杜鴻漸 張鎰 喬琳 陳少游 杜黄裳 高郢

右按《唐書》:杜鴻漸等六人,皆曾為汾陽郭子儀之賓佐,其後俱拜相。

使主未離鎮見判官拜相 李石 崔鉉 楊收

  右按《唐書》:開成中,李石鎮荊南,崔鉉為從事,入拜司勳員外郎、翰林學士。不三二歲,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石尚仍舊在鎮。賀鉉狀云:「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將幕未移,已在陶鈞之下。」此李隲之辭,隲時為節度巡官。

  右按《唐書》:大中末,崔鉉自左僕射平章事鎮淮海,楊收以太常博士從鉉為支使。收入拜侍御史,遷吏部員外,歷翰林學士,二歲拜兵部侍郎平章事,鉉未移。鉉賀收狀云:「前時里巷,初迎避馬之威;今日藩垣,便仰問牛之化。」此崔澹之辭禮部同年三人同時在相位令狐楚皇甫鎛蕭俛

右按《唐書》:貞元七年,禮部侍郎杜黄裳下三十人及第,其後令狐楚、皇甫鎛二人先在相位,乃同表薦蕭俛拜相。

禮部同年四相 鄭昌圖 趙崇 裴贽 鄭延昌

右按《唐書》:咸通十三年,禮部侍郎崔殷夢下二十人及第,其後鄭昌圖等四人相次拜相。

制科同年四相 牛僧孺 李宗閔 王起 賈餗

右按《唐書》:元和三年,宣政殿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一十人登科,其後牛僧孺等四人相次拜相。先是白居易在翰林為考覆官,其後牛僧孺罷相,出鎮揚州,居易在洛中,有詩送曰:「北闕至東京,風光十六程。坐移丞相閤,春入廣陵城。紅旆擁雙節,白髭無一莖。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閫外君彌重,罇前我亦榮。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制科同年五相 裴垍 王播 裴度 崔羣 皇甫鎛

右按《唐書》:貞元十年,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十四人登科,其後裴垍等五人相次拜相。

揚州四人皆至宰相 高智周 來濟 郝處俊 孫處約

右按《唐高宗歷》:高智周少與來濟、郝處俊、孫處約同游,寓於揚州,都人石仲覽傾產以待之。嘗引相者視濟等,相者曰:「四人皆宰輔也,而石不及見焉。然來早貴,而未免屯躓;高晚達,最為壽考。夫速登者易顛,徐進者少患,天之道也。」仲覽貞觀末為兵部郎中,卒,濟等乃貴,卒如相者所言。【侍中許圉師,即處俊之舅,安州有田、彭二家豪富,江淮語曰:「貴如許、郝,富似田、彭」。】會客中三人皆丞相韋賢魏相邴吉右按《漢書》:韋賢,魯人也。為丞相卒,魏相代。相,濟陰人也,為丞相卒,邴吉代。吉,魯國人也。初長安中有善工相田文者,與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時會於客家,田文曰:「今世三君,皆丞相也。」其後三人競更代為相,是何見之明也。

白衣人告拜相 姚顗

右按《唐書》:姚顗光化中入洛,有白衣丈夫,乃鬼也,呼顗為中夏之相輔也。及直拜前一日,白衣人來云:「公明日拜相。」前定如此。

夢中神人授二管筆 馬允孫

右按《五代史》:馬公天成中,自河中從事赴闕,宿於邏店。其地有邏神祠,夜萝神見召,手授二筆,一大一小,覺而異焉。及潞王即位,以公為翰林學士,旋知貢舉,私自謂曰:「此二筆之應也。」及拜相上事,中書吏奉二筆,熟視大小如昔夢中所授者,公始悟冥數有定分也。

庭槐生三枝過堂屋脊 李石

右按《北夢瑣言》云:李氏河中永樂有宅,庭槐一本,抽三枝,直過堂脊,一枝不及。李氏同堂昆弟三人,曰石、曰程,皆登相位,唯福一人歷七鎮使相而已。

三起三留 蔣伸

右按《柳玭十四事》云:宣宗朝,蔣伸判户部事,特承恩渥,每對多及時政。 一日延英奏曰:「近日爵賞稱異,人思僥倖者。」上驚曰:「如此即亂去也。」伸曰:「亂即未亂,但思僥倖者多,亂亦不難。」上稱歎再三,语畢,三起三留。上曰:「後度即不獨對卿也。」伸不諭。上此後延英遂入相,中外咸知上命相獨出宸襟。

見白衣人吟詩 馬植

右按小說:馬植安南都護,與時宰不通,又除黔南,殊不得意,維舟峽中古寺。寺前有長堤,夜月甚明,見人白衣緩步堤上,吟詩曰:「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鈞萬類時。」歷歷可聽。遣人邀問,即已失之。後自黔南入為大理卿,遷刑部侍郎,判鹽鐵拜相。【李敏求嘗萝植為冥司判官,主人歲支錢穀事。】

神呼相公 元載

右按小說:元載布衣時,與張渭徒行陳蔡間,會暮風雷,避於神廟中。時有羣盜匿廟下,二人懼,負壁而立。俄聞廟宇有呼者曰:「元相國、張侍郎且止,群盗疾去,無害贵人。」其後元相代宗,渭終禮部侍郎。【又朱朴微時,嘗山行,夜聞喝相公來,近十聲,聲震林谷,視之。無所見。唐昭宗時,自詩博大拜,中外愕然。素無大略,尋黜嶺外。其制曰:「横身濟惡,公卿之議論沸騰;側目忌賢,中外之人情恟懼。」雖無才略,亦非偶然也。】

蝦蟆大如牀 李揆

右按别說:李揆乾元中為禮部侍郎,嘗一夕有蝦蟆大如牀,高數尺,見於寢室中。解者曰:「夫蝦蟆月中之蟲,亦天使也,今使來公堂,岂非上以密命付公?」明日視之,已亡,揆果拜相。